为全面落实“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战略,助力榆林市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8月8日至9月8日,榆林市现代农业培训中心结合全市农业发展实际,启动实施了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以精准培育、规范实施为抓手,全力打造“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振兴主力军。
榆林市现代农业培训中心(榆林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主任(校长)高树成主持了开班仪式,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政秘科科长赵艳娥出席并讲话。
赵艳娥在讲话中要求,全体学员要统一思想和行动,充分认识此次培训的重要意义,要立足政策支持和特色产业,有效发挥榆林现代农业优势。全体学员要以此次培训为契机,确保“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案走”,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领头雁”,为推动榆林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市农培中心在培训工作中始终秉持三大原则,确保培训质量。一是“立足全市、择优录取”,通过前期深入调研各县产业布局与初级层次农民分布情况,按专业需求科学划分12个县(区)的遴选指标;二是“整合师资、发挥优势”,广泛吸纳区内外农技专家、农民“土专家”、优秀农民讲师等人才建立专属师资库,为后续培育与“一对一”帮扶提供坚实保障;三是“立足产业、规范实施”,严格对照中省市培育规范,结合榆林市农业发展实际需求,详细制定培训方案,注重分层次、分步骤推进,确保培训内容“实用、实际、实效”。
此次培训分设四大专业班级:乡村治理、乡风文明、粮食产能提升、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能力提升班,精准匹配不同群体的培训需求。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设计,分为综合素养课、专业能力课、能力拓展课三大类,通过前期调研精准确定课程内容,确保“按需施教”并强化过程管理、注重训后服务、推动政策衔接,力求培育工作取得实效,为推动榆林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榆林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以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深入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分层分级推进市本级中级层次高素质农民470人培育工作,联动全市完成1650名初级层次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切实为农业强市建设筑牢人才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