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官方网站! 登录 注册 无障碍浏览 网站支持IPV6
榆林:以法治力量护航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陕西农村报 作者:鱼玉军 时间:2025-08-25 10:02:53

榆林举行普法宣传。(资料图)

榆林市司法局向民营企业家普法赠书。(资料图)

榆林市举办法律明白人培训班。(资料图)

榆林市举行行政复议评查。(资料图)

 去年以来,榆林市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榆林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司法行政工作意义重大。榆林市司法行政机关持续推进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法治力量护航榆林市高质量发展。
  改革创新 推动法治政府提质增效
  榆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建设,主要领导多次主持重要会议,研究解决行政复议、行政执法监督等重大问题,积极支持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常态化落实会前学法制度,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动全系统学思践悟走深走实。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法治政府建设、人民调解等工作位居全省前列,商事调解试点、重点人群服务管理等工作在全省推广交流,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榆林市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员干部教育体系,推动出台多项重要文件,对法治榆林建设作出系统性部署。榆林市委主要领导带头开展述法点评,市县两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实现全覆盖。完善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考试规定,将依法行政纳入领导干部廉政法规考试范围。组建了榆林市立法咨询专家库,完成地方性法规草案、地方政府规章草案审查任务6件,已出台的《榆林市电动车管理办法》《榆林市养犬管理办法》得到省司法厅和市委、市政府肯定。横山区、清涧县强化示范引领,扎实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
  深化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提质增效。2024年,榆林市出台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行动计划,对各县(市、区)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整改率达到100%。行政复议工作成效显著,案件受理和办结数量大幅提升,调解率和纠错率显著提高。此外,榆林市县两级司法局全部加挂“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牌子,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基本建成,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靖边县推进行政复议场所提档升级,被命名为全省规范化建设示范县。府谷县创新推行规范性文件“1+3+1”审核工作机制。榆阳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出庭应诉,案件得到实质性化解。
  履职担当 服务发展大局扎实有力
  榆林市司法局坚持法治先行、保障同步。2024年,榆林市司法局参加榆林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讨论20余次,广泛参与榆林市市场监管局生猪销售舆情处理、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光伏产业用地政策讨论等涉法事务处理。榆林市县两级司法局全部加挂“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牌,市县乡三级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基本建成。绥德县集中审查农村集体经济合同5000余份,以法治护航乡村振兴。米脂县探索建立“司法行政部门+主管部门+乡镇”工作体系,强化执法监督全流程监管。榆林市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积极配合,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领域行政执法专项监督、涉企不平等对待企业法规政策清理等专项行动,商事调解工作起步见势。
  践行法治为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优化。榆林市聚焦“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累计建成数千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348法律服务热线全年服务群众超3万人次,群众满意度接近满分。同时,积极开展“护苗行动”,办理大量法律援助案件,推进公证利企便民活动,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榆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开展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暖心行动”给予大力支持。神木市推广“互联网无人律所”建设。子洲县积极引进“1+1”援助律师和全国青年律师援助项目。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矛盾纠纷化解成效显著。榆林市司法行政系统深化人民调解工作,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多地建立人民调解组织,吸纳大量调解员,调解成功率显著提升。同时,积极探索诉源治理,推动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信访的有效衔接,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2024年,全市司法行政机关排查矛盾纠纷近万件。佳县实施智能矫正管理,实现社区矫正对象零发案。吴堡县成立刑满释放人员深度摸排化解专班,严防现实危害。定边县“四李诊室”解纷工作法入选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高质量发展 筑牢平安榆林根基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榆林市司法行政系统坚持以政治引领为核心,系统推进法治榆林建设,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创新发展。
  强化政治引领,深入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将始终坚持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健全“四个以学”长效机制,开展全员政治轮训,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同时,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夯实政治责任,推进党建工作强基增效。
  坚持系统观念,努力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榆林。榆林市将统筹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其纳入述法点评重点内容,探索建立问题清单机制。做好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八五”普法的总结评估和终期验收,谋划“十五五”法治建设重点工作及“九五”普法规划。推动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完善法治考核内容和指标体系,强化结果运用,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
  推进依法行政,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榆林市认真落实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六大工程”,完善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运行机制,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提高立法质效,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供给,推进行政规范性文件质量提升。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贯彻国务院办公厅相关意见,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深化行政复议护航企业专项行动。
  持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榆林市将深化落实司法行政机关助力高质量发展活动举措,推进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常态化,完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优化“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补齐公共法律服务短板,均衡配置城乡法律服务资源。
  树牢底线思维,积极助力平安榆林建设。榆林市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深化调解协会建设,加强司法所标准化建设。推动市县社区矫正管理局实体化运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制度,推进“智慧矫正”建设。健全刑满释放人员衔接帮教机制,落实必接必送制度,加大安置帮教基地创办力度。
  强化自身建设,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创新发展。榆林市将持续深化司法行政改革,推进商事调解试点工作,推动行政执法监督与多部门联动。推进智慧法治建设,探索建立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一体化平台,推动社区矫正综合管理系统与“雪亮工程”对接,运用数字化手段精准画像刑满释放人员。持续锻造新时代司法行政铁军,严格落实铁规禁令,健全完善育人选人用人机制,制定教育培训规划,弘扬英模精神,增强队伍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
  法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是人民幸福生活的保障。榆林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将继续坚守法治信仰,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投身于司法行政事业。进一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深化基层社会治理,用法治思维化解矛盾纠纷,守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全民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奋力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政法工作现代化,为榆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