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官方网站! 登录 注册 无障碍浏览 网站支持IPV6
[索引号] 11610800MB29655271/2024-00287 [ 主题分类 ] 农业、畜牧业、渔业
[ 发布机构 ] 榆林农业农村局 [ 发文日期 ]
[ 效力状态 ] 有效 [ 文 号 ]
[ 名 称 ] 对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 第368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 第368号提案的答复函
时间:2024-09-27
来源:榆林市农业农村局
分享:

王小军委员:

您提出的《全面推进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提案》(第368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39.15万亩,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严格按照国家关于耕地保护的要求,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我局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因地制宜,分区规划项目

在长城沿线风沙草滩区推行“节水灌溉+土壤改良+灌排结合+生态防护”建设模式,主要实施以滴灌为主的自动水肥一体化工程。在黄土丘陵沟壑区。推行“土地平整+四位一体+种养循环”建设模式,主要实施土地平整、小块并大块、窄幅梯田改宽幅梯田等工程,推进农业规模化、宜机化发展,在有条件的补灌区,推广“蓄水+提水+储水+补水”的山旱地“四位一体”补灌技术模式。在河流川道区推行“田块合并+土壤改良+灌排结合+水旱轮作”建设模式,主要进行田块合并和土壤改良,采取水旱轮作,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二、加强谋划,科学编制规划

一是开展高标农田专项调研工作,由市政府牵头组织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林草局相关人员开展大调研,全面调研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和下一步计划建设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面摸清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和建设潜力,总结提升主要成效和经验做法,梳理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困难,进一步提炼好的模式和典型,为下一阶段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精准方向和思路。二是委托中国农业大学设计院编制《榆林市高标准农田(旱作节水)项目建设规划方案》,对12个县市区进行了实地调研,2月份已初步形成方案文本,近期正在再次组织设计公司开展调研,进一步修改完善,确保规划科学,落地性强。

三、完善机制,强化项目管护

一是2024年落实按照5元/亩的标准落实管护资金166.7万元,同时督促县区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加强建后管护。二是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年考核”的工作推进机制,定期调度和通报项目进度,市农业农村局成立调研指导组,施工期内每周深入项目一线,实地检查指导,强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二是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运行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三农”综合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安排下一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的主要依据,全力激活项目建设内生动力。

四、拓宽渠道,提高投资标准

一是2022年、2023年积极争取市级财政资金,按照市与榆、神、府3:7,市与其他县区6:4的比例落实市级配套资金,确保亩均投入不低于1500元,2022年落实市级配套资金7556万元,23年配套市级财政资金5484万元。2024年进一步提高建设高标,配套市级资金1868.7万元,增发国债项目亩均投入达到2200元以上,中央转移支付项目亩均投资达到2800元以上;二是积极探索政企共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模式,如:2022年横山区与陕西渭河生态集团合作共建,引进社会资本7370万元,有效提高了高标准农田投资标准。三是组织有关县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两项指标”认定工作,争取所得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

按照中省一号文件“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要求,我市到2035年还需新建895万亩,建设任务重、难度高。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您提案中指出的问题和建议,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高效旱作节水农业、美丽农田等项目建设,完善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夯实农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榆林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9月2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