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官方网站! 登录 注册 无障碍浏览 网站支持IPV6
[索引号] 11610800MB29655271/2024-00001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榆林农业农村局 [ 发文日期 ] 2024-03-05
[ 效力状态 ] 有效 [ 文 号 ]
[ 名 称 ] 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4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的通知
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4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的通知
时间:2024-03-05
来源:政秘科
分享:

榆林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印发《2024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的通知

榆政农发〔2024〕1号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局,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现将《2024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榆林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3月4日


2024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省委和市委《实施意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不动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不懈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升“4+X”产业质量效益、宜居和美乡村建设水平和乡村发展活力,奋力谱写榆林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主要目标是全年粮播面积保持在100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253万吨左右;羊子、马铃薯、山地苹果、大漠蔬菜四个百亿级产业规模分别稳定在930万只、200万亩、116万亩和70万亩左右;农机装备总动力达到335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新建卫生厕所3.38万座;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益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经营收益达到50万元的经济强村占比稳定提升到10%以上。

一、提升粮油生产水平

(一)确保完成粮油生产任务。将粮食生产任务纳入各县市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逐级签订责任书,指导各县市区将任务分解到村、具体到地块,压实地方党委和政府责任,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总产稳中有增。加强耕地用途管控,优化种植结构,引导粮油生产向优势区聚集,在灌溉区扩大玉米、马铃薯等高产作物面积,提升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粮食生产水平;在旱作区种植谷子、糜子、高粱等特色作物,增强功能性、多样化和营养型粮食供给能力,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化生产格局。推动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因地制宜开展大豆-玉米(果园)复合种植,综合利用撂荒耕地,发展油葵、胡麻、黄芥等特色油料,大豆、油料面积分别稳定在102.5万亩、70万亩。(局种植业科负责,市农技中心、市马铃薯中心配合,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具体落实)

(二)狠抓大面积单产提升。坚持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协同,深入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提单产行动。分区域、分品种制定单产提升方案。大力推广增密度、水肥一体、全程机械、旱作节水、绿色防控、防灾减灾等高产集成技术,推动农业科技从“单技应用”到“多技集成”转变,建成一批“百亩、千亩、万亩”集中连片吨粮田、高产田。落实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争取国家单产提升工程2个、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项目1个,争创省级吨粮镇1个、吨粮村2个,实施玉米增密度60万亩、马铃薯标准化种植30万亩、小杂粮良种推广60万亩。(局种植业科负责,市农机中心、市农技中心、市农科院、市马铃薯中心、市种业工作站配合,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具体落实)

(三)加强农业防灾减灾救灾。牢固树立“防灾夺丰收”“减灾就是增产”工作理念,推动防灾减灾救灾关口前移。进一步健全与应急管理、气象和水利等部门沟通协调机制,从监测、预警、防灾、救灾等方面,系统构建自然灾害和重大病虫害防控体系,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对本地区灾害的预测预判,制定完善针对性、技术性、操作性更强的预案。根据灾情发生情况和作物生育进程,分作物、分灾种制定抗灾救灾技术指导意见,推进科学防灾减灾。采取定点监测和田间普查相结合的方式,做好草地贪夜蛾、玉米粘虫、马铃薯早晚疫病等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及时组织农技队伍深入田间地头,精确指导农户做好防治工作,严控病害损失。依托农机、植保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组建常态化应急服务队,经常性开展应急培训演练,确保关键时候能拉得出、用得上、顶得住。(局种植业科负责,市农技中心、市农科院、市蔬菜中心、市马铃薯中心配合,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具体落实)

二、做好“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

(四)推动畜牧渔业规模化发展。持续稳定生猪生产,压实生猪产能调控责任,确保以猪肉为主的肉类产品市场供给稳定,确保全年生猪饲养规模稳定在235万头左右。以草食畜牧业为重点,持续扩大肉牛肉羊生产基地,实施好舍饲养畜等重点项目。积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扩大优质饲草种植面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做好布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深入推进“先打后补”工作,积极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场、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创建,确保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开展畜禽育种创新,加强地方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不断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统筹推进屠宰加工、肉产品精深加工协调发展,提高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稳步推进渔业绿色发展,实施稻渔综合种养4.3万亩,科学发展大水面生态养殖,加快推进设施渔业发展。(局畜牧兽医渔业科负责,市畜牧兽医中心、市羊产业中心配合,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局具体落实)

(五)推动蔬菜设施化发展。坚持规模化发展、板块化推进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榆林大漠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全年蔬菜等“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围绕陕北长城沿线高山冷凉蔬菜产业带建设,实施高山露地蔬菜“一新二改三化”技术示范推广,推进5000亩高山冷凉蔬菜高标准示范区建设项目。围绕无定河两岸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带建设,重点抓好榆阳、横山、绥德、佳县、清涧等县区的“三改一提”示范试点工作,新建和改造老旧设施农业基地500亩;鼓励重点县区新建高标准设施生产基地,提高产能和效益,2024年力争建设以香菇、平菇等木腐草腐菌并重的产加销功能完备的食用菌产业园1-2个,加快推进设施农业转型升级,打造榆林食用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局种植业科负责,市蔬菜中心配合,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具体落实)

(六)推动果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稳规模、提品质、增效益”,创建市级标准园4万亩,重点打造苹果高质高效示范园30个,引领果业高质量发展。加强配套花期防冻、防雹网等设施,新增防雹网6000亩,确保果业生产安全。按照贮能和产量相匹配的原则,新增冷库贮能1万吨,配套冷藏车20辆,促进优果优价销售。加强榆林山地苹果试验示范站建设,加大在苹果省力化栽培等“卡脖子”技术攻关研究,全方位、分层次做好技术培训,为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全年园林水果产量保持在219万吨左右,其中苹果总产70万吨。(局果业科负责,市果业中心配合,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具体落实)

(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持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突出豇豆、芹菜、韭菜、辣椒、鸡蛋等11个重点农产品及区域特色农产品监管,下硬茬整治生产环节使用违禁农兽药和非法添加行为,确保“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取得实绩实效。组织开展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争取创建1个省级优质农产品生产重点县、12个重点基地,新发展“两品一标”等认证农产品20个以上,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建成富硒谷子基地3000亩、富硒苹果和富硒青梨基地6000亩。抓好乡镇监管站建设和网格化监管工作,“六有”监管站占比达到90%以上。加强质量追溯和承诺达标合格证一体化应用,实现规模以上生产经营主体全覆盖。严格落实定量检测1.7批次/千人要求,高质量完成各级监测任务,确保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局农监品牌科、信息法规科分工负责,市农安中心、市执法支队配合,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局具体落实)

三、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八)加强旱作节水农业发展。加快全国旱区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高效旱作节水农业五年行动。按照“聚焦重点提产能、农水结合补短板、集成示范扩面积”的建设思路,分区分类实施旱作节水农业71.9万亩,其中在榆阳、神木、靖边、定边灌溉区,重点发展漫改滴、喷改滴、智能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改造24.28万亩,在库坝、河流地表水源较为丰富的横山、靖边发展补灌扩面7.82万亩,在米脂、佳县、绥德以及定边、靖边等纯旱区整镇、整村推进集成技术39.8万亩。健全“县负总责、乡镇监管、村为主体”的项目建后管护机制,制定建后管护办法,安装102套高位池窖监测系统,确保项目长久持续发挥效益。(局农田建设科负责,市农技中心、市乡村振兴中心配合,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具体落实)

(九)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提升。认真落实《关于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十条措施》,坚持数量、质量并重和建管用一体化,进一步提升建设质量和工程效益。加大市级财政补助力度,加快靖边、榆阳、横山等县区“两项指标”交易,将交易所得收益优先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稳步提升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高质量完成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24.6万亩,积极争取全年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50万亩以上,加快榆阳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试点建设工作,争取靖边县整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加快完成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年度任务,结合土壤“三普”工作,探索开展盐碱地试点治理工作。创建“高效节能、高产稳产”、“生态友好、四季见绿”、“环境优美、农旅融合”的美丽农田20万亩,持续推动薯麦轮作,推进农业与生态协调发展。(局农田建设科、种植业科分工负责,市乡村振兴中心、市马铃薯中心配合,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具体落实)

(十)加快农业核心技术攻关和种业振兴。不断深化“两地三方”合作。深化与杨凌管委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两地三方”合作,充分发挥榆林旱区现代农业研究院作用,加快植物工厂、智能连栋温室、作物抗旱鉴定试验场等项目建设。围绕我市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开展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解决一批农业“卡脖子”技术,加快农业技术集成创新,着力突破旱作节水农业、丘陵农机装备、生态循环农业等重大关键技术。推广“农技体系+新型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的协作推广模式,打造一批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基地,促进成果转化。突出榆林南繁基地“加代育种”优势,加快玉米、马铃薯、小杂粮等当家品种和新品种选育。加快推进榆林种质资源库建设。推进榆阳、靖边为主的玉米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全市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加大玉米转基因、南繁小区纯度种植鉴定、马铃薯种薯病毒检测等种子质量监督抽检力度,净化种业市场。(局科教科、种植业科分工负责,市农科院、市农技中心、市种业工作站配合,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具体落实)

(十一)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在北部风沙草滩区推广大型复合智能农机,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全程机械化水平;在南部丘陵沟壑区加强小型机械及智能化绿色化新机具的研发应用和推广,推动良种、良法、良地、良机配套,着重提升丘陵山区机械化装备水平。稳定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与应用补贴政策,提高粮食生产薄弱环节机械、高端复式智能机具的补贴标准,加快推进畜禽水产、园艺、特色产业生产、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常态化推进机收减损,完善粮食作物机收减损作业标准和操作规范。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稳步推进农机报废更新政策实施,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工作,提高农机安全服务水平。(局农机化科负责,市农机中心配合,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具体落实)

四、提升“4+X”产业质量效益

(十二)夯实产业生产体系。坚持“市抓百亿级、县抓十亿级”思路,落实产业链建设五年行动方案,市县两级协同推进,培育和认定“链主”企业8个,全力打造羊子、马铃薯、山地苹果、大漠蔬菜四个百亿级主导产业链,小杂粮、中药材、生猪、肉牛四个十亿级区域特色产业。建立政府领导牵头的链长工作机制,每个县打造1个十亿级农业产业链。制定印发2024年度市级现代农业重点产业链建设任务清单,实施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重大项目,培育一批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局产业发展科负责,市畜牧兽医中心、市农技中心、市羊产业中心、市蔬菜中心、市果业中心、市马铃薯中心配合,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局具体落实)

(十三)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增值提升行动。建设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1个,新认定市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2个,新(扩)建市级农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5条,出台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政策,打造牛羊肉、杂粮预制菜示范性生产线3-5条,推动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省级2个,创建市级农业产业强镇3个。积极培植民宿康养、休闲体育、民宿风情等新业态,开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6条,创建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0个。推动数字乡村发展,建设榆林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打造10个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局产业发展科、信息法规科分工负责,市乡村振兴中心、市农宣中心配合,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局具体落实)

(十四)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坚持“一个产业主推一个品牌”不动摇,巩固提升榆林马铃薯、榆林山地苹果、米脂小米等区域公用品牌创建成果,重点在标准体系、标识和包装推广应用、管理保护、授权主体规范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对标国内优秀品牌开展价值评估。发布横山羊肉区域公用品牌,培育40个企业品牌、20个产品品牌。建立健全市县联动、分工配合、协调推进的品牌培育工作机制。按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要求,大力拓展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网络销售渠道,建立营销联盟,统筹市内外各类营销资源,促进产销衔接。组织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展会活动,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等重点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发布榆林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目录,在央视和重点场所投放宣传广告,提升榆林农业品牌知名度。(局农监品牌科负责,市农安中心、市果业中心、市马铃薯中心、市羊产业中心、市蔬菜产业中心配合,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局具体落实)

(十五)培强联农带农主体。坚持内外联动、培引并举,培育认定市级龙头企业30个、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9个,引进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5个。开展农民合作社“千员带万社”行动,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提升榆阳、横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推广使用家庭农场“一码通”赋码和“随手记”记账软件,创建家庭农场市级示范县2个。大力发展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主的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推进靖边县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工作。(局产业发展科、合作改革科分工负责,市合改中心配合,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具体落实)

五、释放农村发展活力

(十六)有序推进承包地改革管理。稳步推进承包地改革与管理,坚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加强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审批,扎实开展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平安建设)工作,探索建立政府指导、市场定价的土地流转价格调整或浮动机制。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完成“一户一田”“一组一田”改革10万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局合作改革科负责,市合改中心配合,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具体落实)

(十七)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县级主导、乡镇主责、村级主体”的农村宅基地管理机制,指导乡镇落实“一个窗口对外受理、多部门联审联办”制度,加大审批力度,满足农户合理建房需求。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法律规定。指导神木市按照农村宅基地改革两项试点方案要求,健全工作体系,完善协同机制,持续做好摸清底数、规范管理、强化培训三项基础工作。4月底前,神木市全面完成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总结形成一批可操作、能推广的制度成果。年底前,对照分类处置意见,完成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住宅房屋专项整治试点。(局合作改革科、信息法规科分工负责,市合改中心、市执法支队配合,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具体落实)

(十八)稳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实施农村集体经济千村光伏行动,因地制宜实施单村、联村或整乡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加快农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抓好中央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实施,推行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种模式,提高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服务带动能力。开展2023年度集体资产清查,进一步推动扶贫项目资产规范移交管理。深入开展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回头看”,应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信息化。(局合作改革科负责,市合改中心配合,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具体落实)

(十九)构建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通过以商招商、“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全力开展产业招商攻坚行动。招商项目到位资金达到5亿,外出参加大型综合性展会活动6次,签订合同项目1个,协议项目1个,包装策划项目1个。持续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试点,加大对粮食安全、种业振兴、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设施农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等领域信贷投放。配合财政部门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开展玉米等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试点。(局计财科负责,局属各单位配合,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局具体落实)

(二十)持续提升“三农”队伍专业化水平。稳步有序推进本轮机构改革,保持相关工作和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确保改革过程中工作不断、队伍不乱、人心不散。加强全市农业综合执法人员能力作风建设,提升执法队伍整体素质能力。围绕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全面落实农业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适用新自由裁量权基准。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继续做好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认定工作,确保年底前村村有学法用法示范户,达到3000户以上。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育高素质农民2000人。(局政秘科、信息法规科、科教科分工负责,局属各单位配合,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局具体落实)

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二十一)聚力推进“千万工程”行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申报认定一批已经达到中省目标要求的“千万工程”示范村。同时,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树典范”的总体思路,坚持党建引领、科学规划、生态优先、农民主体原则,以铁路沿线、高速路沿线、国道等主要公路沿线、无定河流域、沿黄流域“三线两河”周边村庄为提升改造重点,以点带线、连线成片,创建50个左右市级重点村,力争创建50个左右省级示范村。(局规划事业科负责,市乡村振兴中心配合,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具体落实)

(二十二)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鼓励新建户厕入户进院,引导水冲式厕所入室进屋,积极推行节水型、少水型设施设备,选择技术成熟、群众接受的改厕模式,逐步提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支持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建设农村公厕。坚持建管并重,健全农村厕所后期管护机制。积极探索农户自愿按标准改厕、政府验收合格后补助到户的奖补模式,推动愿改尽改,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加快推进“垃圾革命”,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乡镇达到4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94%。积极推进“污水革命”,完成167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任务,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到75%以上。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常态化抓好村庄清洁工作,深入推进“五美庭院”建设,做好村内主干线绿化美化,全面提升村庄公共环境。(局规划事业科负责,市乡村振兴中心配合,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具体落实)

(二十三)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好国家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因地制宜菜单式遴选治理工程。以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为引领,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带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聚焦重点区域,6月底前完成全市地膜科学使用试点任务,推广以奖代补、以旧换新等多元化回收模式,确保回收率达到84%以上。在榆阳区整区域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带动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超过85%。(局科教科负责,市乡村振兴中心、市农技中心、市畜牧兽医中心配合,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局具体落实)

(二十四)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和多元化解。常态化开展农村扫黑除恶斗争,围绕农用物资、农村土地权益和集体资产、畜禽屠宰养殖、乡村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5个领域,深入开展行业治乱。持续深化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推进“清廉村居”建设。推广清单制、积分制等乡村治理有效办法,巩固提升国家级、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成果。(局合作改革科、规划事业科负责,市畜牧兽医中心、市农安中心、市合改中心、市执法支队等配合,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局具体落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