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官方网站! 登录 注册 无障碍浏览 网站支持IPV6
榆林积极推动智慧农业建设——让农业生产更“聪明” 农民增收更“轻松”
信息来源:榆林发布客户端 作者:陈静仁 王重阳 时间:2025-05-14 09:04:10

近年来,榆林市锚定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农业信息化、智慧化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交融。一系列智慧农业举措的落地实施,革新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在神木市乐森生态农业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的智能大棚内,一派生机勃勃的现代农业景象。工人们穿梭其间,将成熟的牵牛花花卉陆续小心装入框中。一旁的智能显示器上,实时跳动着棚内空气温度、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及盐碱度等各项数据。这个于2023年启动的大棚信息化提升建设项目,犹如一位“农业智能管家”,帮助技术人员根据数据变化,及时精准地调整种植策略。

“这套系统能精准监测棚内各项关键数据,我们可以据此科学调节土壤肥力配比。”该公司技术人员王侯挨介绍道,“自项目投入使用后,人力投入大幅减少,农资使用效率显著提升,花卉品质也更有保障,市场竞争力更强了。”

智慧农业通过对农作物生长环境进行系统、精密的运算,确保农业生产环境始终维持在最佳状态。目前,榆林市已建成1个榆林市数字农业物联网服务平台、1个农业信息展示系统和1个农业物联网系统,构建起“1平台+2系统+ N应用场景”的现代农业信息化体系架构。平台围绕榆林马铃薯、蔬菜、苹果、羊子四大主导产业以及小米等特色产业,对近10年的种植面积、养殖规模、产量、产值等信息进行全方位监测分析,让一个个农牧业基地化身为农业农村数据采集的“前沿哨所”,为产业发展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我们积极推进智慧农业示范点建设,结合全市农业信息化建设需求,科学规划、有序推进。目前,已建成10 处智慧农业示范点。” 榆林市农业宣传信息中心主任马鹏程表示,“近几年,我们还组织了200名基层农技人员开展农业信息化业务培训,课程涵盖农业物联网应用现状与趋势、农业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内容,有效提升了他们的信息化素养和操作技能,确保新技术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

在榆阳区旺兴家庭农场,智慧农业的魅力同样尽显。当农场负责人万堆林启动水肥一体化设备,三个黄色桶内提前配比好的水肥便顺着管道,如灵动的溪流般通过滴管均匀地浸润着棚内的马铃薯。这些马铃薯仿佛在享受一场酣畅淋漓的“营养SPA”,长势愈发茁壮。

“以前没有水肥一体化设备,给马铃薯施肥浇水全靠人工,不仅费时费力,还难以把握用量,导致产量和品质都不稳定。” 万堆林感慨道,“现在有了这套智能设备,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肥料和水资源的利用率也大大提高,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都实现了双提升。” 依托智慧农业,万堆林的农场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生产效率成倍增长。随着农场规模不断扩大,他还积极带动周边30多户农户发展,毫无保留地分享技术,帮助拓展销售渠道,带领村民们一同走上致富快车道。

从智能大棚到智慧农场,从精准种植到效率飞跃,如今的榆林,农业信息化、智慧化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新引擎”。科技的力量让农业生产变得更“聪明”,也让农民增收变得更“轻松”,推动榆林农业朝着规模化、品牌化、现代化的方向大步迈进。

谈及未来规划,马鹏程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数字化建设;持续强化智慧农业从业人员培训,提升农业经营主体对智慧农业的认知水平,鼓励新型经营主体运用‘互联网+’模式开展生产管理,不断拓展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同时,加快推进智慧农业示范场景建设,推动信息感知、智能分析等前沿技术与现代农业装备深度融合,以点带面促进技术推广,让科技赋能农业发展,确保农民能够充分共享数字红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