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县“三措并举”深化农经改革 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发布日期:2025-07-14 12:13:38 来源:陕西农经微信公众号  作者 :张娜

改革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法宝。面对基层农经力量薄弱、“三资”监管困难、小农户对接大市场不畅、集体经济活力不足等普遍性难题,佳县以深化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夯实基础、数字赋能、创新机制”三措并举,探索打出了一套集成度高、实操性强的农经改革“组合拳”,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区破解县域农经难题、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佳县样板”。

一、强基固本,筑牢农经工作基础

 一是机构实体化运行,确保“有人管事”。积极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基层农经体系要求,县委编办发文在全县各镇经济综合服务站统一加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牌子,明确一名副职领导专职分管,并配备专职农经业务人员。此举从根本上解决了基层农经工作“职责不清、人员兼职”的老大难问题,实现了机构、人员、职责“三落实”。二是队伍专业化建设,实现“专业做事”。创新建立“农经业务联络专员”制度,为每个镇(街道)配备2-4名业务骨干担任专员,将“三资”监管、审计整改、消薄培强等硬任务定人定责,实现“专业人干专业事”。2025年4月组织召开全县重点工作推进会暨专项整治会议,对90余名县镇村农经干部及服务主体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显著提升了队伍专业化水平。三是运行规范化管理,保障“落实有力”。建立“县统筹、镇负责、村落实”三级联动机制,创新构建“三级书记”抓集体经济责任体系,将“消薄培强”纳入县级目标考核;推行村干部待遇与集体经济发展“三个挂钩”机制(评先推优、补贴待遇、奖励报酬),出台挂钩奖励办法全面激发内生动力。通过会议部署、文件督导、专项检查等方式,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压实责任,确保改革部署一贯到底、落地见效。

二、数字赋能,提升“三资”监管效能

一是平台统管“明家底”,数据运行“一本账”。全面应用覆盖省、市、县、镇、村五级的“陕农经”信息化平台,将全县325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个组级集体经济组织和550个组的资金、资产、资源全部纳入系统管理,实现资产变动实时更新、经济合同线上备案、财务收支银农直联、信息全程阳光公开。截至目前,平台已录入资产26亿元、备案合同4104份,彻底告别“糊涂账”。二是联动监管“防风险”,扎紧制度“铁篱笆”。构建“专项整治+常态审计+年度清查+阳光公开”四位一体监管闭环。专项整治清顽疾。聚焦农村集体财务管理、集体经济合同、集体债务、工程项目、违规出借资金等5类问题,持续开展排查整治,建立问题清单,动态管理、对账销号。目前已整改财务管理不规范的村325个,追缴违规资金14.75万元,整改问题支出15.28万元、合同41份、工程项目2个涉资39.89万元,移交纪检监察机关的问题线索4件,涉及村干部8人;常态审计紧发条。每年引入第三方专业力量,对村级财务进行“全面体检”,强化制度刚性约束,目前,全县村“两委”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换届经济责任审计正在进行中,计划9月底完成;年度清查固根基。严格执行年度清产核资制度,确保集体家底“年清年结”、数据精准;阳光公开强监督。依托平台实现“三资”信息多渠道、常态化公开,保障村民知情权、监督权,有效预防“微腐败”。

三、创新机制,拓宽强村富民路径

一是土地管理夯基础,发掘资源“新潜能”。农村土地承包期由15年、30年,到再延长30年,给了农民和农业经营者一个稳定的产权预期。近年来,佳县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佳县农村土地“三权分置” 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意见》《佳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依托“全国土地流转台账信息平台”,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同时健全县镇村三级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推广运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管理平台,压实《土地承包仲裁目标责任书》,高效化解矛盾纠纷;制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施方案》,目前,精准摸排符合补贴条件耕地54.22万亩,涉及4.67万农户。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了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二是托管服务联小农,破解“种地难”。制定《佳县2025年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在全县范围内公开遴选45家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配备270台套农机具,并纳入“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名录库”管理。积极探索建立政府补贴费用、部门提供技术指导、龙头企业订单式保底收购、新型经营主体共同参与服务、村集体中间服务沟通、农户积极托管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村集体+农户”、“主体+村集体”、“主体+农户”的多种托管运营模式。目前,已完成耕地深松、秸秆还田、枣树统防统治等作业1.36万亩,有效降低小农成本、提升效率,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预期辐射带动1万余农户,户均增收1000-10000元不等、10家集体经济合作社平均增收近1-5万元,真正实现“村社农”“1+1+1>3”的三方共赢局面。三是主体培育强引擎,打造振兴“生力军”。实施“千员带万社(场)”行动,不定期为668家合作社、230家农场提供政策咨询、农技指导、财务管理等专业化辅导。推广“随手记”规范财务,实行“一码通”赋码管理,并将主体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动态监测。分层培育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46家、示范合作社59家,形成“雁阵”效应。如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是稳粮保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农业科技应用、带动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生力军”。四是集体经济多元兴,激活增收“新动能”。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农村问题。佳县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联农带农能力,推动新型集体经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新作用。精准实施“消薄培强”行动,通过财政支持,采取“村级独立运营、村村联合开发、村企混合经营”等模式,扶持25个村发展集体经济,预期村均年收入超10万元,全县集体经济组织年收益提升5%;加速推进覆盖98个村和2个移民社区的20兆瓦联建光伏电站二期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全县行政村光伏收益“全覆盖”,打造稳定增收“阳光银行”;分类盘活38个村集体经济闲置低效“三资”,鼓励资金入股分红,推行资源“适度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整合流转”,通过出租、合作经营激活资产。目前,23个村已整改见效,预计年底新增集体收入超100万元。

(作者:佳县农村经营服务站  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