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当笔者来到位于绥德县枣林坪镇的“绥德县土蛋蛋红枣加工有限公司”时,见不时有装满红枣的三轮车开来,公司经理郝世琴院子里收购的一堆堆、一筺筐红玛瑙似的鲜枣己堆成了小山。
走进厂房,加工间的女工们正在全神贯注地分拣、清洗、烘干、打包,而男工们正忙着装车转运,一派繁忙的景象。

“这几天实在太忙了,有几笔订单正忙着赶呢!”听闻笔者的到来,公司经理郝世琴热情地迎了出来,开心地对我说。
素有“红枣之乡”的枣林坪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红枣产业走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发挥该镇气候、土质等先天优势,不断优化红枣品种,认真落实扶持政策,大力推动红枣产业规模发展和升级转型。
该镇女青年郝世琴敢于先锋、勇于探路,从2008年就开始从事了红枣加工业。每年到红枣收获的季节,她就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去收红枣,然后把收购回的红枣通过精深加工再卖出,引领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为进一步扩大发展,随后她又挂牌成立了“绥德县土蛋蛋红枣加工有限公司”,注册了《枣些年》红枣产品商标,生产的黄河滩枣、紫晶枣等系列枣品相继销往安徽、浙江、内蒙、成都等省市。
经过多年的拼搏,如今她的公司不仅给工人配发了服装,还引进了先进的红枣分级筛选机、清洗机等新设备,目前年生产能力已上升到2000吨以上。

郝世琴的企业连续五年被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绥德县工业商贸局、枣林坪镇政府评为“龙头企业”、“林业产业龙头企业”、“电商扶贫示范企业”和“优秀企业”,她本人多次被县、乡两级政府评为“电商优秀工作者”。
在郝世琴的引领下,当地红枣产业的附加值不断提高,加快了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同时乡亲们栽植枣树的积极性也有效调动了,一些尝到甜头后的本村及邻村村民也相继开始从事红枣深加工。
目前红枣产业已成为当地助力富民兴村和激励产业振兴发展的支柱产业,为乡村振兴送去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郝世琴说:“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会有更多的惠农政策,我信心百倍,要不断提升品牌质量,把红枣销往更远的地方,让乡亲们得到更多实惠,让土蛋蛋、红蛋蛋助力富民兴村,让产业振兴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