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陕西农民丰收节洛南主会场上,2025年陕西省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优质主体接受授牌。
秋雨润泽,谷穗低垂,秦岭山麓在细雨中更显青翠。9月23日,洛南县仓颉小镇广场,雨丝轻拂间依旧人声鼎沸,陕西省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盛大举行。
清晨的雨水没有降低人们的热情,反而为这个属于农民的节日增添了别样韵味。五彩的雨伞在广场上绽放如花,农民朋友们脸上洋溢着比往日更加灿烂的笑容。
科技赋能 智慧农业展新姿
农机展区,“铁牛”在雨中更显威武雄壮。洛南县雄风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超正对参观者说:“我们投资了500余万元购置设备,实现了农业生产质的飞跃。”
9月23日,在陕西农民丰收节洛南主会场农机展区,几名群众参观新型农业机械。
展区上方临时搭起的防雨棚下,人们围着一台新型无人机热烈讨论。“碰上下雨天,要是搁以前可就愁坏了。”一位农民朋友感慨,“现在有了这些智能设备,雨天照样能监测作物长势。”
西安圣华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刘立指着生物颗粒燃烧机说:“这场雨正好测试了我们设备的稳定性,湿度这么大,烘干效果依然出色。”只见机器“轰轰”运转,冒出缕缕蒸汽。
产业亮眼 “陕农优品”引客来
“陕农优品”展销区人流如织,雨水顺着棚沿滴落,形成一道天然的水帘,却丝毫不影响人们参加展销会的热情。
近年来,洛南县重点发展“果、烟、菌、药、畜、菜”六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红仁核桃、豆腐、放心菜等特色产业。“洛南核桃”“洛南豆腐”“洛南香菇”已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展现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强劲势头。
在美食品鉴区,小吃摊位的炊烟与雨雾交融,雨水敲打着帐篷顶,发出清脆的声响,与摊主的吆喝声、游客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
文化赓续 传承农耕记忆
乡村工匠培育成果展以“匠美乡村、艺兴富农”为主题,邀请20名乡村工匠代表,展示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洛南县草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屈军侠向观众展示草编技艺,雨水从帐篷边缘滑落,她手中的动作却丝毫不受影响。
9月23日,陕西农民丰收节洛南主会场乡村工匠培育成果展上,洛南草编引人注目。
农耕文化展演区域,来自保安镇鱼龙村的温学辉向记者介绍:“我从2005年开始收集农耕工具,现在已收集2000多件,主要是为了让年轻人熟悉农耕文化。”
9月23日,在陕西农民丰收节洛南主会场农耕文化展示区,群众在表演“耕牛犁地”。
农民趣味运动会成为全场焦点。本次活动特别安排了拔河比赛等项目,加强了活动的参与性、趣味性和观赏性。“平时各忙各的农活,今天和乡亲们一起比赛,感觉特别有凝聚力。”刚参加完拔河比赛的村民张大勇擦着汗说。
直播带货 多方合力助振兴
本次农民丰收节打破了单一线下活动模式,构建起多业态融合、多要素联动、多主体参与的新型活动模式。数十位人气主播穿梭于各个特色展位间,在农产品旁架起直播设备,通过现场品尝、生动讲解,推销当地土特产。
金秋消费季活动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将优质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这种创新展销模式打破地域限制,拓宽销售渠道,助力农民增收。
13时许,小雨渐停,雨后的秦岭更加青翠。随着丰收节系列活动持续推进,三秦大地的丰收喜悦将持续传递。科技赋能农业,传统与现代在这片土地上完美融合,为陕西乡村振兴描绘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