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官方网站! 登录 注册 无障碍浏览 网站支持IPV6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的“三农”回响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刘杰 时间:2025-09-25 14:42:50

紧张刺激的竞赛项目、汇聚智慧的技能强国论坛、琳琅满目的技能成果展示、精彩纷呈的绝技绝活表演、趣味十足的“技能培训小课堂”……天地之中,黄河之滨,9月19日至23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河南省郑州市成功举办。

本届大赛以“技能照亮前程”为主题,紧密结合科技变革、产业发展、企业实际设置106个竞赛项目,吸引来自全国35个代表团的3420名选手同台竞技。其间,技能强国论坛、技能展示交流、绝技绝活展演、“技能培训小课堂”等活动同步开展,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的“技能嘉年华”,吸引现场观赛18.3万人次。

硬核科技赛项占比超过50%,在农业中大有作为

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正深刻推动中国各行业的变革与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本届大赛中,涉及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数字技术、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的赛项占比超过半数,折射出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趋势的同频共振。

物联网安装调试、智能硬件装调、自主移动机器人……大赛现场,这些看似与“三农”距离遥远的硬核科技赛项,正悄然赋能现代农业,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自主移动机器人赛项现场,选手们通过编程指令精准操控机器人,完成模拟果实的采摘、分拣任务,动作流畅高效。该赛项教练、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教师许骏兴奋地展望:“相信未来在农作物的播种、采摘等环节,可以更多地看到自主移动机器人的身影,帮助农户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农户的负担。”

为更好地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引领职业教育培训改革,本届大赛专门设置了17个新职业赛项。其中,无人机驾驶(植保)作为首次设立的赛项备受关注。

2019年,无人机驾驶员被正式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涵盖植保、安防、航拍、巡检、物流五个工种。设立无人机驾驶(植保)赛项,正是对这一新兴职业发展的积极响应。

31岁的参赛选手王旭是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他表示,很多人对无人机驾驶员存在刻板印象,认为“飞无人机只不过是点两下遥控,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实际上,以农业植保领域为例,一名合格的无人机驾驶员需要掌握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包括病虫害识别、农药配比、飞行高度控制、雾滴粒径调试等关键技术。

“大赛单独设立这一赛项,体现了国家对无人机驾驶员这一新职业的高度重视。”王旭表示,他将把参赛经验融入日常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飞行精度的要求,树立“农用无人机不是玩具,而是现代农业工具”的专业意识,同时加强无人机维护维修等实操技能训练,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比赛现场,裁判查看选手的无人机维修情况。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杰 摄

首设乡村振兴专项赛项,紧贴民生实际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本届大赛首次设立乡村振兴专项赛项,包含中式烹调(羊肉烘烤)、农产品食品检验、农机智能化技术、育婴、养老护理、餐厅服务、中式面点7个赛项。这些赛项紧贴民生实际,覆盖“一老一小”照护、餐饮服务、农业生产、食品安全等多个关键领域,彰显出大赛浓厚的民生关怀与时代导向。

在农产品食品检验赛项,比赛内容聚焦百姓餐桌常见的蔬菜、粮食两类产品。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高级工程师、该赛项裁判长助理王璐介绍:“赛项设置农药残留检测、重金属检测及营养品质分析三个模块,全面回应社会对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关注。”

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教师、该赛项优胜奖获得者刘伟认为,“模块设置既呼应民生关切,也契合行业智能化、自动化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入应用,这一行业对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正不断提高。”

在农机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的趋势背景下,专业人才短缺逐渐成为现实的痛点。大赛首次设置的农机智能化技术赛项,以智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为实操机械,全面考核选手在维护保养、技术装调、数据维护与故障检修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强化选手在真实场景中保障智能农机稳定运行的实战技能。

在农机智能化技术赛项,选手正在进行故障检修。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杰 摄

随着我国人口流动加速与结构变化,“一老一小”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专业化特征,对高质量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在此背景下,养老护理、育婴等赛项同样广受关注。22岁的朱贵芳是重庆市卫生技师学院的一名护理教师,在本届大赛养老护理赛项中斩获铜牌。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在养老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持续创新,尤其是在农村养老领域的深入探索。”朱贵芳表示,该校深入贯彻重庆市推进西部养老服务高地建设的政策要求,结合重庆康养技工教育联盟的成立,构建了“理论教学为主、基层实践为辅、大师工作室专家引领”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上,学校专门开发面向农村的养老技能模块化课程,重点围绕慢性病照护、心理慰藉、社交互动等维度开展教学与实践。通过校企合作,学校组织学生深入乡镇基层参与培训,助力当地护理人员能力提升。朱贵芳补充道:“我们正积极推进与农村养老机构共建实训基地,以‘订单式’培养精准输送农村养老护理人才。”

开展技能强国论坛,热议技能促就业

在紧张的技能竞赛之外,大赛还策划组织了技能强国论坛,邀请相关领导、专家学者、高技能人才代表以及职业院校、培训机构、评价机构、企业代表,围绕“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新职业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技能帮扶、技能增收三大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方宝城在论坛上介绍,作为外来务工人员的重要流入地,广州市已构建“摸查—实训—就业/创业”全流程闭环机制,通过建立劳动者培训需求与企业岗位需求“双台账”,广泛开展订单式、套餐制培训,推动技能实训与就业市场精准对接。此外,广州市通过整合基层党群服务中心、职业培训机构、就业驿站等资源,科学布局社区型、乡村型、园区型、院校机构型四类服务站点,打造“15分钟技能提升服务圈”。截至2025年,全市已建成超270个“家门口”的技能提升阵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在题为“新职业推动就业扩容提质”的分享中指出,新职业打破了传统职业边界,为更多群体创造了就业机会,有助于优化收入结构、提升工作获得感。同时,新职业对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种复合型人才需求趋势,正推动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加快升级。他建议,应尽快建立职业标准体系,完善培训认证机制;创新组织形态,优化新业态发展环境;打通产业发展、技能供给、评价标准与就业服务之间的协同链条。

“来自江西赣州的45岁装修工人李师傅,此前未参加过正规培训,也没有职业等级证书,只能接一些零碎小活,收入不稳定。今年6月,他通过支付宝精准推送的‘服务找人’信息,完成了‘线上学习+线下实操+线上考试’的全过程,取得了等级证书并领取了相关补贴。支付宝的AI算法随即为他推荐了3个本地高端家装公司的长期岗位,薪资比原来高出40%。他最后成功入职一家连锁装饰公司,成为正式员工。今年,像李师傅这样通过支付宝完成‘技能培训—证书获取—岗位匹配’闭环的用户已超过120万名。”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数字政务总经理李毅强分享了该公司通过打造“报培学考岗”全链路服务平台、用AI实现“服务找人”等提升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增收的实践。

会上,全国400余家院校、培训机构共同发起“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河南倡议,300余家职业技能评价组织共同发起高质量开展技能人才评价——郑州倡议,推动了一批校企合作、区域协同项目落地。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吴礼舵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中表示,本届大赛有效带动社会大众关注技能、学习技能、投身技能,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下一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把“技能照亮前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题,努力营造“技能成才人生同样出彩,一技之长照亮美好前程”的社会氛围。

他表示,要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摸清培训就业意愿,广泛推动“产教评”“订单化”“项目制”培训模式,开展针对性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实现技能就业,同时聚焦先进制造、生活服务等用工急需紧缺和容量大的重点领域,摸清用工需求,分行业、分领域制定专项培训计划,加强行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着力破解“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结构性矛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