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官方网站! 登录 注册 无障碍浏览 网站支持IPV6
山水为证 来日可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重大成就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侯雅洁 时间:2025-09-23 08:56:16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经过8年持续奋斗,到2020年底,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为全球减贫事业发展和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党中央决定设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过渡期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扎实推进脱贫攻坚重要机制、重大政策、重点工作平稳有序过渡,脱贫地区和其他地区发展差距、脱贫人口和全国农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实践证明,中国脱贫攻坚的成果经得住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已经成为世界减贫事业的宝贵财富。

  本版特刊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就,以飨读者。

总体情况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不断健全

  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印发《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出台《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指南》,原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升级为全国防止返贫监测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信息系统,明确政策口径、细化工作程序,坚持开发式帮扶方针,因人因户实施精准帮扶。截至2025年7月底,累计帮扶693.5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其余也都落实了针对性帮扶措施。

  ●“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提升

  义务教育保障方面,脱贫家庭辍学学生保持动态清零,义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方面,优化调整过渡期健康和医保帮扶政策,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保率每年稳定在99%以上。住房安全保障方面,有序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加固改造。2021年至2024年,累计改造农村危房156.8万户。饮水安全保障方面,强化农村饮水安全状况监测排查,2024年底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

  ●重点区域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倾斜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出台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14方面支持政策,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予以倾斜支持,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不低于全国贷款增速,推进科技、教育、医疗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组织开展重点帮扶县发展成效监测评价,推动重点帮扶县可持续发展。

  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3.5万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公共服务持续提升,有劳动力的搬迁脱贫家庭基本实现一人以上就业目标,搬迁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明显增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正在实现。

  ●重大政策重要机制实现平稳有序过渡

  政策衔接全面落实,国家层面出台“1+38”项衔接政策,整体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渡。2021年至2025年累计安排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8505亿元。2021年至今,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超过3700亿元,支持超过850万户(次)脱贫户发展生产。

  考核评估统筹开展,将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东西部协作考核评价、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成效考核评价3项考核任务整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每年开展一次,有效传导压力、压实责任,确保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队伍衔接系统推进,原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职责并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国务院扶贫办重组为国家乡村振兴局,后又并入农业农村部,更好统筹各方资源和力量,做到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以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的成效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产业帮扶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更多依靠产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10月13日在江西考察时的重要指示

  ●产业规模质量稳步提升

  脱贫地区550多个单一县域主导产业产值超过10亿元。水果、蔬菜、粮油、中药材等十大产业脱颖而出。累计发展绿色食品2.5万多个、有机农产品5000多个、地理标志农产品78个,41个脱贫地区区域公用品牌纳入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享誉全国。

  ●联农带农作用发挥明显

  中央财政衔接资金每年投入103.9亿元,支持2万个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2021年至2024年,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4.7%,高于全国农村2.6个百分点,其中经营性收入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25.3%。

  ●支撑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指导832个脱贫县编制实施“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分类推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全产业链开发。2021年至2025年累计安排中央财政衔接资金8505亿元,用于产业发展占比超过60%。

就业帮扶

  就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2月在贵州考察时强调

  过渡期以来,各级各相关部门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截至2025年8月底,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达到3290.4万人,超年度目标任务271.3万人。

  ●实施乡村工匠培育工程

  2022年以来,农业农村部等部门推进实施乡村工匠培育工程,帮助脱贫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探索形成了“乡村工匠+传承空间”“乡村工匠+聚集区”“乡村工匠+电商直播”等多种发展模式,创新形成了乡村工匠“一技富千家”就业帮扶工作新路径。目前,全国共培育认定编织扎制、传统建筑、刺绣印染等14个技能技艺门类的乡村工匠超13万人,带动500余万农村群众就业增收。

  ●打造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

  过渡期以来,农业农村部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围绕“技能化开发、规模化输出、品牌化推广、产业化发展”,着力健全劳务品牌建设机制,塑造劳务品牌特色文化,扩大劳务品牌就业规模,共支持培育93个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直接带动超过300万脱贫地区群众务工稳定就业,收入远高于一般务工人员。

  ●推动就业帮扶车间提档升级

  过渡期以来,农业农村部指导各地支持就业帮扶车间向企业化、产业化、集群化发展,持续强化政策供给和资金支持,引导就业帮扶车间向新业态延伸,推动“小车间”融入“大市场”、“小作坊”变身“大工厂”。截至2025年8月底,中西部22个省份共有就业帮扶车间39710个,较2020年底增加9980个,增长33.5%;吸纳50.5万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较2020年底增加15万人,增长42.2%。

协作帮扶

  要适应形势任务变化,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聚力东西部协作

  聚焦产业提升、劳务协作、消费帮扶和教育医疗帮扶等重点,东部8个省(直辖市)结对帮扶西部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过渡期以来,东部省份向西部省份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923.5亿元,互派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10.6万人,引导企业到脱贫地区投资5900多亿元。

  ●深化中央单位定点帮扶310家中央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定点帮扶610个脱贫县。过渡期以来,资金投入、项目支持、干部人才等帮扶力度保持稳中有增,累计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2922.7亿元。

  ●筑牢驻村一线堡垒

  目前全国共有15万支工作队、18.7万名驻村第一书记、30.9万名工作队员扎根基层。

  ●创新社会力量帮扶

  扎实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和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广泛动员6000多家企业、近300家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汇聚各方力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