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延水关镇李家迁村的果园里,苹果压弯枝头,玉皇李挂满树梢,果香弥漫山间。自2021年陕西中烟延安卷烟厂定点帮扶以来,这个黄土高原上的小村庄通过发展山地经济林,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产业兴村”的蜕变。2024年,全村苹果、玉皇李产量突破3万斤,销售收入达2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突破3万元,37户脱贫户稳定增收,一幅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
破瓶颈:从“靠天吃饭”到“防雹护园”
李家迁村地处黄土高原残塬区,虽光照充足、土地肥沃,但冰雹、干旱频发,基础设施薄弱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拦路虎”。2021年起,定点帮扶单位精准施策,累计投入80万元帮扶资金,实施“防雹网+水利网”双网工程等一体化帮扶举措。
在30亩玉皇李、樱桃核心产区搭建防雹网,2024年冰雹灾害中,防护区果树损失率仅1%。同时,新建80亩示范果园围栏,改造主干道路桥,彻底解决运输损耗难题。针对灌溉难题,驻村工作队联合村“两委”勘测水源,2024年建成“水上塬”项目,铺设灌溉管网覆盖1900亩苹果园,彻底扭转“靠天吃饭”局面。村民刘晓亮感慨:“过去种苹果全看老天脸色,如今水肥一体,还能防范天灾,产量能增加一半”。
强技术:从“粗放管理”到“科技赋能”
“果树修剪要‘去弱留强’,疏花疏果要‘间距均匀’……”在苹果示范园里,技术员正用方言版的《果园管理明白纸》指导果农。定点帮扶单位邀请市县专家开展季度培训,推广果实套袋、绿色防控等10项技术,使苹果优质果率提升至95%。针对350亩老龄果园,投入资金实施“老园挖改”,嫁接“维纳斯黄金”“瑞阳”等新品种,果肉更脆、甜度更高,市场价提升30%。
2023年10月李家迁村苹果丰收
玉皇李产业同样迎来升级。通过“支部+合作社”模式,免费发放猪仔给脱贫户,合作社统一防疫指导,回收农家肥反哺果园,形成“猪-肥-果”生态循环链。2024年,玉皇李亩产达1500斤,通过电商平台和消费帮扶群,产品远销西安、兰州等地。
兴业态:从“单一卖果”到“三链融合”
“采摘玉皇李,体验陕北民俗,还能带走苹果礼盒!”2024年7月,第五届玉皇李采摘文化节吸引800余名游客。活动融合电商直播、民俗展演、研学体验,带动农产品销售额突破20万元。驻村工作队员张洋介绍:“我们连续4年打造节庆品牌,让‘土特产’变身‘网红货’。”
2022年7月李家迁村玉皇李采摘暨传统文化节开幕
2024年7月李家迁村玉皇李采摘装箱
产业融合激活乡村动能。村内建成400平方米文化幸福家园,设医务室、娱乐室等设施,80岁老人免费入住,实现“老有所乐”。同时,发展光伏发电、生态养殖,村集体年收入突破3万元,较未帮扶前提升15%。
育人才:从“输血帮扶”到“造血自强”
“剪枝要斜口,防冻涂白剂要均匀……”村民高卫苏如今是村里的“技术带头人”。定点帮扶单位通过“专家授课+田间实操”培育本土人才,35名村民掌握核心种植技术,5人获评县级“致富能手”。高卫苏在熟练掌握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后,合理调节树势,其果园产量增加10%,收益提升20%。
2025年6月驻村队员在果园向村民普及知识
“帮扶不是包办,而是激发内生动力。”定点帮扶单位负责人表示,通过制度护航、消费帮扶、党团共建,确保项目可持续。下一步还要进一步加大山地经济林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让山地“小果子”释放更大助农效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