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县是中国唯一一个以谷物命名的县城,米脂地处北纬38度黄金纬度线,海拔800~1100米,黄土层深厚且缺氮、少磷、钾丰富,常年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降水量450毫米左右,具有小米生长的最佳光、热、水、土资源组合条件,是小米的最佳优生区,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造就了米脂小米的不凡品质,米脂小米2008年入选国家首批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16年入选全国“一县一味”老物种,2019年入选全国名特优产品名录。米脂县先后被评定为“第二批陕西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小米之乡”“第二批全省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陕西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以及“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期)名录县”。
米脂小米的特殊品质,滋养了米脂一个又一个的美女和英雄,赢得了“米脂自古出美人,米脂小米更养人”的佳话。
米脂小米是米脂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我们坚定不移把米脂小米作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来抓,聚焦全产业链建设,通过“强链”“延链”“补链”,把“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把“好品质”转化为“好品牌”,初步形成了品牌引领、良种繁育、科技研发、基地建设、园区加工、电商销售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一是推进品种选育。实施“航天育种”工程,完成谷子航天育种第八代地面选育、南繁加代试验和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目前“米谷1号”通过农业农村部测试中心的DUS测试和抗病性鉴定,“米谷2号”“米谷3号”等系列品系进入高代材料鉴选和DUS测试期。同步推进“米谷3号”“米谷4号”系列品种选育、小米杂粮地方特色种质资源扩繁保护和“太空高粱泉梁5号”“太空大豆”“太空牧草”实验种植,谷子品种试验基地被农业农村部授予第三批“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称号。
二是狠抓基地建设。围绕米脂小米种植,实施高标准农田7.3万亩、高效旱作节水农业16.2万亩,建成百亩攻关田100个、千亩示范田15个、万亩示范区5个,全县谷子基地面积达到20万亩,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建成上合组织优选出口基地1000亩、中粮集团生产基地1000亩、有机谷子种植基地3.5万亩,4.5万亩核心基地入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成谷子良种繁育基地2000亩、南繁育种基地20亩,引进杨凌秦丰种业公司,成立榆林飞宇种业公司米脂分公司,建成1000吨小杂粮种子生产线一条。
三是推进精深加工。坚持“高端原米”和“精深加工”同步发力,高质量打造优势加工产业集群,初步建成“一园两区五中心”数字化智慧园区,培育市级(含)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1家,全县小米杂粮加工能力突破20万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83%。引进陕农发集团优选食品有限公司,实施年产3000吨小米杂粮面粉项目,开发小米面、杂面、大黄米面等单一及复合原料产品8种。
四是加强质量监管。建立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产前抓农业投入品监管,产中抓农业标准化生产,产后抓农产品抽检和追溯,实现了农产品从“产”到“销”全过程质量控制,全面夯实了“品质基础”。同时,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谷子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创建为契机,结合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将15家生产主体纳入追溯合格证建设体系,规模主体覆盖率达100%,实现贴有合格证的农产品溯源信息“一扫可见”。
五是夯实科技支撑。组建陕西米脂小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江南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研发推出休闲食品、预制食品、保健食品等精深加工产品40余种,开发小米宴系列菜品68个。同时,全县农机保有量达3.26万余台套,谷子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2%,农机中心被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评为优秀服务组织,谷子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入选全省农机行业领域典型案例。
六是坚持规划引领。极构建“法律法规、行政监管、认可约束、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五位一体”全产业链监管体系。制定发布《“米脂小米”区域公用品牌认证通用要求 农食产品》《“米脂小米”谷子种植技术规范》《“米脂小米”食品加工管理规范》《“米脂小米”特色产品技术规范 小米》等四项团体标准,建立集产品战略、产业战略和区域经济战略为一体的米脂小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体系,稳步推进品牌建设。《米脂谷子良种繁育技术规范》列入2024年第二批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12月底前完成发布。米脂小米图形文字已获得版权登记。
七是扩大宣传营销。构建线上线下一体的宣传推广矩阵,线下遍及国际农交会、农高会、煤博会、大湾区、长三角地区等高端推介会;以丰收节、网红、驻村第一书记等带货方式,通过“抖音+短视频+直播”等网红电商模式,传播“米脂自古出美人 米脂小米更养人”的好声音,实现线上种草,线下传播的宣传模式,形成电商、店商、微商“三商融合”的营销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