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陕北大地,天高云淡,硕果盈枝。在子洲县广袤的农村田野间,一项关乎群众福祉的民生工程正在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如同“预警雷达”,精准识别风险、快速响应需求,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筑牢坚实防线。
机制创新筑根基,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
子洲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脱贫群众增收基础薄弱、返贫风险较高。近年来,该县建立“1+4”监测对象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织就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测网”。通过农户自主申报、干部走访排查、部门数据筛查“三线并行”,结合医保、民政、残联、教育等20余个部门预警信息,实现风险点“早发现、早预警、早帮扶”。
“每月跟踪、季度研判、动态调整,确保监测不留死角。”子洲县农业农村局防返贫信息监测中心负责人景波介绍,今年全县新纳入监测对象50户142人,累计消除风险1144户3007人,风险消除率达84.94%。在马蹄沟镇张圪台村,网格员苗凤梅通过入户走访发现村民胡亚雄因病支出骤增,立即启动帮扶程序,为其落实医疗救助和大病保险,避免了因病返贫。
精准施策解难题,从“输血帮扶”到“造血自强”
在精准识别风险的基础上,今年以来,子洲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打出产业扶持、就业带动、政策兜底“组合拳”。
一是产业赋能强动力。推广中药材“1+3”种植模式7005亩,建成陕北首个黄芪大棚育苗基地;发展高标准果园7000亩,冷藏库、防雹网等设施护航丰收;发放产业奖补资金396万元,惠及养鸡户2300余户。国家级龙头企业陕果集团带动子洲苹果全产业链提质增效。二是就业增收稳根基。开展技能培训300人次,转移就业22015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弱劳力320人,发放交通补贴828万元;光伏扶贫项目年收益超千万元,110个村集体年均增收8万元以上。三是政策兜底兜底线。投入799万元维修农村供水设施,改造危房70户;新增低保946户、特困供养33户,临时救助1329人次;教育资助3194人次,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动态清零。
成效彰显新气象,从“安居乐业”到“振兴可期”
行走在子洲乡村,处处可见防返贫成效带来的新变化。在马岔镇师家坪村,村民周彩霞通过小额信贷发展养牛产业,年收入突破5万元;在苗家坪镇钟硷村,新建的卫生厕所和整洁村道让环境焕然一新;在周家硷镇马家阳湾,依托“千万工程”打造的示范村,民宿经济方兴未艾。
“现在看病报销比例高,娃娃上学有补助,产业分红年年有,日子越过越有盼头!”老君殿镇贺家渠村村民贺建平感慨道。目前,子洲县脱贫户户均享受帮扶措施达8条,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子洲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紧抓不放”的执行力,织密防返贫网络,激活乡村发展动能。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乡村振兴的蓝图正徐徐展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