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

发布日期:2025-09-17 07:03:41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 :张茜

9月13日,2025年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西北区田间开放日暨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现场观摩会在陕西榆林举办。活动由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榆林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承办。

本次活动以“科技创新、助力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为主题,集中展示了我国在玉米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为推动玉米产能提升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及团队成员,陕西省相关管理与科研单位负责人、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主要领导,体系科企合作企业代表,以及种粮大户、合作社和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等。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占粮食总产量的40%以上,其中约65%用于饲料,25%用于加工,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然而,与美国等农业强国相比,我国玉米单产仍有较大差距。2023年,我国玉米平均单产仅为美国的59%,提升单产潜力巨大。

近年来,我国通过“良种、良法、良机、良田”四良融合,系统推进玉米单产提升工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薛吉全教授介绍说:“选育耐密、抗逆、宜机收的新品种,如京科968、登海605等,推动品种更新换代,良种对单产贡献率超45%。推广密植高产、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实现“藏粮于技”。发展精量播种、变量施肥、籽粒直收等机械化技术,提升作业效率与减损水平。通过秸秆还田、有机培肥、土壤调理等技术,改善耕层质量,才能提升土地产能,从而使玉米产量提升。”

在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实验田里,展示了多项创新技术集成模式,通过“品种+密度+肥水+数智化”四维优化,实现亩产提升10%以上,净收入增加近30%。依托“DAP精准决策系统”,实现肥水调控、病虫预警、产量预测的智能化管理,助力农户节本增收。推广“早熟耐密品种+降解地膜+水肥一体化+低水分机收”技术,亩产最高达1260公斤,节水节肥效果显著。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稳面积、增单产”方向,要求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动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玉米作为重点作物,正通过技术集成、示范推广、科企合作等多措并举,加快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