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硕果飘香。时下,红石桥乡的田野间、温室大棚内处处涌动着丰收的热潮,一幅“粮果满枝、菜鲜棚丰”的喜人图景正在徐徐展开,让乡村大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近年来,红石桥乡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持续深耕特色种植产业,不断推动马铃薯、优质玉米、设施果蔬等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让特色种植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富民产业”,村民们的日子如同这丰收的季节一般,越过越红火、越来越有奔头。
韩家峁村3900多亩马铃薯机械化丰收场景
近日,记者走进红石桥乡韩家峁村3900多亩马铃薯种植基地,“轰隆隆”的机械声此起彼伏,一台台马铃薯收获机沿着田垄来回穿梭,铁犁稳稳翻起湿润土壤,一颗颗圆溜溜、表皮光滑的马铃薯便顺着传送装置“滚”了出来。农户们手持袋子,脸上带着笑意,弯腰、捡拾、装袋一气呵成,在田埂间忙碌。一袋袋沉甸甸的“金豆豆”堆在田边,不仅装满农户的口袋,更映衬出红石桥乡以特色种植富农增收的新图景,现场一派热火朝天、颗粒归仓的喜人景象。
“今年,我村将4000亩地流转给榆林沃农农业种植有限责任公司,每亩租金1400元,给村民每人分红5000元左右。该公司与我们村长期合作,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他们的收入。”韩家峁村党支部书记韩世格说。
韩家峁村马铃薯搬运上车
金秋丰收季,红石桥乡的喜悦不止于马铃薯田。在西左界村,设施农业已进入上市旺季,集中连片的日光温室在田野间整齐排开,傲然挺立,成了村民眼中实打实的“增收利器”。走进塑料拱棚,豆王翠绿修长,青椒细长挺拔,香菜鲜嫩扑鼻。西左界村党支部书记左子团正蹲在垄边采摘青椒,动作娴熟又利落,脸上满是丰收的踏实与喜悦。
“我村以设施农业为主,现有日光温室114座,塑料大棚237座,每年村集体向农户收取300元的租赁费,农户自己种植、自己管护,一年下来每座日光温室能收入4万元左右,塑料大棚收入2万元左右。”左子团说。
如今,饱满的马铃薯拱裂了土地,金黄的玉米穗压弯了秸秆,一串串紫莹莹的葡萄挂满枝头,大棚内的瓜果蔬菜鲜嫩欲滴……红石桥乡的田野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近年来,红石桥乡紧扣“4+2+X”产业布局,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化发展,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1万亩、完成漫灌改滴灌2.46万亩,玉米种植达6万余亩,马铃薯与红薯共2万亩;同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成塑料拱棚及设施大棚300余座。同时从提效益、优产业、扩规模、壮集体经济发力,持续激发乡村经济活力,做强现代农业,让产业兴旺动能不断涌动。
“下一步,我乡将紧紧围绕全区‘4+2+X’产业布局,重点在产业链延伸上下功夫,年内将建成盛大种业500吨玉米烘干厂,建成西左界3万吨马铃薯淀粉加工厂;强化招商引资,年内落地漠泉沃薯土豆大米加工项目,有效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红石桥乡乡长朱绪文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