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造让山河变红的调色板
--绥德县薛家河镇高粱产业振兴纪实
高粱,中国最古老的作物之一,有着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承载着农耕文明的记忆,在粮食界较小麦、玉米、水稻等“主力军”,有着“特种兵”之称,能抗旱、耐贫瘠、抗盐碱,种植简单且产量稳定。在中医理论中,高粱被视为一种能够和胃健脾、消积止泻、凉血解毒、温中止呕的草药,对于泻痢、湿热、便溏、咳嗽、失眠等都有一定的疗效。
地处北纬37度的陕北绥德薛家河,海拔高,温差大,年均光照2682.3小时,陕北高原的深厚黄土层和远离工业的自然条件,让薛家河成为高粱生长的天然福地。从春耕的犁铧破土,到秋日的穗浪翻涌,一代代农人以双手托起丰收的信仰。
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科技交融,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近年来,薛家河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创新高粱产业“三三制”经营模式、采取“五位一体”保障机制,积极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成功探索出万亩高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成就了“陕北优质高粱产业名镇”的美誉,全镇高粱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量到质的变革性发展,进一步筑牢了粮食生产安全基础,努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党建领航
成立产业联合党总支 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薛家河,陕北黄土高原上一个底蕴深厚的“文化之乡”,一个充满朝气的产业名镇。全镇地域总面积83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共有人口4994户1.36万人。薛家河镇是绥德石雕、绥米唢呐、陕北秧歌3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绥德剪纸、陕北民歌2项省级非遗项目的重要保护传承地,目前全镇共有省、市、县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6名。薛家河镇也是陕北第一个晋剧团诞生地,始创于民国13年(1924年)。2021年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绥德考察期间,该镇民歌传承人薛林才和郝文生为总书记一行展示了陕北原生态传统文化,得到总书记的充分肯定。
2022年,镇党委、政府创新成立了产业联合党总支,全力打造“高粱红”党建品牌,对全镇14个行政村2万亩撂荒土地进行集中整治和统一管理,在全县率先实施规模化、标准化种植高粱。产业联合党总支以产业发展指导员、市场信息调研员、科学种植施工员、订单农业服务员(四员)为主要职责,通过抓学习、抓协调、抓管理、抓营销、抓考核(五抓)工作措施,建立大事联议、产业联促、资源联享、产品联销、基建联通、品牌联创(六联)工作机制,探索出高粱产业“三三制”经营模式和“五位一体”保障机制,成功打造万亩高粱产业标准化种植基地,有效解决了劳动力不断外流、土地撂荒严重、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等制约农村发展的关键问题,迈出了产业振兴的第一步。
破土凌云
创新“三三制”经营模式 实现从小到大的增长
一粟藏乾坤,粒粒山河重;仓廪满时,方知社稷安。
薛家河镇以筑牢粮食生产安全基础为核心,将14个行政村2万余亩撂荒土地整治为渠相连、路成网、可机械化作业的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统一种植酿酒专用高粱新品种--晋梁3号,成功打造万亩高粱产业基地。镇党委、政府通过创新成立“高粱红”产业联合党总支, 破解了人心散、资源散、资金散和市场散的难题,因地制宜形成以“集体种集体的、群众种自己的、第三方种剩余的”为特点的“三三制”万亩高粱产业经营新模式。
“集体种集体的”指鼓励各村集体经济组织以集体机动地为主至少种植200亩以上。2023年全镇共发展种植3570亩,1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平均净收益突破了10万元。
“群众种自己的”指在村集体的引导带动下,群众在自己的承包地上发展种植。2023年全镇群众自愿种植1.48万亩,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
“第三方种剩余的”指村集体将剩余土地统一打包以每亩100元的价格流转给第三方经营主体进行种植。2023年全镇共流转土地发展种植2800亩,承包费归农户或者村集体所有,第三方经营主体同时负责技术指导和市场服务。
“三三制”模式实行后,产业效益明显,实现了撂荒土地整治、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和助农稳定增收的有机结合。2023年全镇2万亩高粱直接经济收益约3500万元,人均增收2500元,村集体经济增收近200万元。
抽枝展叶
探索“五位一体”保障机制 实现从弱到强的提升
从牛耕时代的“弯腰锄禾”,到智慧农业的“云端管理”,变的是技术,不变的是对土地的敬畏。
2024年,薛家河镇创新以“良机良方+农业保险+托管经营+订单农业+加工延链”为主的“五位一体”高质量发展保障机制,让千年技艺焕发新生,万亩高粱标准化种植基地托起千家万户的“红火日子”。
采用良机良方,让农机农技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引导全镇14个村集体注册成立聚黍香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争取资金近200万元,集中购买配置了12台拖拉机、2台联合收割机和相关配套设施,对14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按照每亩100元的标准进行全流程机械化作业服务补助(包括秸秆还田、旋耕、施肥、播种、植保管护、收割等六个环节),有效降低了村集体生产成本40%,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向现代迈进。合作社将集中配置的农机具统一打包租赁给第三方经营主体,每年在为全镇各村集体提供低成本惠农服务的基础上,可获得8万元租赁收益,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同时,建立人才帮扶联系机制,组织高校专家、科技特派员和本土专家10余人提供全流程技术指导和培训,精心打造高产试验田200亩。
推广农业保险,让农业经营风险有效降低。充分发挥农业保险抗风险优势,争取政策支持为全镇村集体和社会化托管经营的5000亩高粱购买农业保险,增强农业兜底保障能力。
实行托管经营,让社会化生产服务稳步推进。将高粱种植全过程委托于第三方服务合作社托管经营,率先在全县打造社会化生产全过程托管经营试点2000亩,所得利润根据各村集体年度种植亩数和收益情况按比例进行分红奖励,探索出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新路子。
培育订单农业,让购销订单成为农民的“定心丸”。通过积极招商对接,与东北、四川等地的酿酒企业签订了2万吨高粱收购协议,让村集体和农民种得安心、卖得放心。
积极加工延链,让产业发展实现全链条延伸。协调组织“聚黍香”合作总社与绥粮商贸有限公司合作投资630万元建设现代化高粱米、面精深加工基地,实现每斤高粱增值1-1.5元的附加值,成功打通了高粱产业全链条发展的重要环节。
2024年,全镇高粱种植面积突破3万亩,实现了“见地见高粱”的产业全覆盖景象,产值达4500万元,人均增收3500元,各村集体经济高粱产业单项收入村村突破10万元。
绿浪翻滚
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实现从量到质的跨越
从颗粒归仓到价值裂变,薛家河镇努力让高粱跳出粮仓,化身百变精灵,融入现代生活的每一处细节。
建设粮食烘干仓储基地,装满农民丰收的"金粮仓"。为了有效解决产业初加工短板、提升附加值并保障村集体和农民收益,镇上将建设高粱烘干仓储及深加工项目列为突破产业瓶颈的核心任务。2024年以来,积极争取资金370余万元在镇区雷家坪村建设占地面积约5.6亩的高粱烘干仓储基地。基地建成后,权属归全镇14个村集体共同成立的"聚黍香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所有,每年所得的租赁费8.2万元和经营所得收入主要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该项目的优越性明显,一是降低风险,及时烘干能够有效防止高粱发霉变质,延长储存期限,提高村集体和群众应对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保证利润空间;二是稳定品质,标准化烘干流程让高粱含水量和杂质稳定控制在安全标准范围内,有效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降本增收,机械化烘干成本较人工晾晒降低70%,烘干后的精品粮售价比较原产粮高出每斤0.3元,能够有效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四是提升效率,烘干周期从传统晾晒7-10天缩短至8-12小时,单日处理量达64吨,可满足200亩左右高粱抢收需求,有效提高了粮食收储效率;五是产业升级,烘干仓储基地成为万亩高粱产业发展核心枢纽,产业精深加工基地依托稳定优质原料供应,扩大生产规模,开发精深产品,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打造产业精深加工基地,培育产业振兴的"新引擎"。绥粮商贸有限公司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链主"带动作用,按照"公司+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利益联接机制,做强产业精深加工基地,带动村集体和群众共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主要体现在:一是资产租赁,公司每年向合作社支付设备租赁费用5万元;二是委托加工,公司可为各村集体代加工高粱米、面产品,仅收取成本费;三是定向采购,公司以高于市场价0.5元/斤的价格优先收购村集体和群众烘干后的精品高粱;四是带动就业,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薛家河籍务工群众。
产业精深加工基地从运行情况看,效益可观,潜力巨大,主要体现在:一是预计年产高粱米、面共2160吨,产值约2600万元,随着市场成熟需求量逐年稳步增加;二是绥粮商贸有限公司的馍片厂年产量4250吨,产值3850万元,其中生产薛家河高粱馍片占比10%,产值385万元;三是全镇1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群众每年可通过资产租赁、委托加工、定向采购、带动就业等形式增加收入600余万元。同时,薛家河镇以产业精深加工基地为依托,持续拓展现有高粱米面、粥料、馍片、粽子、手工空心挂面等消费市场,积极开发高粱功能性健康食品,不断提升“薛家河红高粱”系列产品品牌效益和影响力,打造地方名优土特产。依托薛家河镇深厚的非遗文化底蕴,每年适时举办“红高粱”非遗文化节(品高粱健康美食、赏特色非遗文化)。依托黄土高原万亩高粱梯田景观,以绿色发展为底色,打造生态休闲观光打卡线路,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
2025年,全镇高粱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整体收益预计突破5200万元,人均增收4000元,集体经济村村突破15万元。
几年的风雨兼程,收获了披荆斩棘的勇气,收获了破茧成蝶的智慧。薛家河镇打造万亩高粱产业基地的做法得到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的充分肯定,被评为“榆林市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并在榆林南部县区全面推广,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省、市媒体多次报道。2022-2024年薛家河镇被评为“陕西省耕地保护优秀乡镇”和“榆林市耕地保护优秀乡镇”。2025年2月,高粱产业发展典型薛家河村被榆林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称号。
高粱红,日子火。
绥德薛家河,以穗为笔,以地为纸,将续写乡村振兴的壮美诗篇!
火红的薛家河期待与您携手,让这抹红,染醉山河,温暖人间!
(照片来源:郝志耀 宋渊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