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官方网站! 登录 注册 无障碍浏览 网站支持IPV6
“手机种地 数据当家”定边县玉米种植迈入“数智时代”
信息来源:定边融媒 作者:叶子 屈艺珍 时间:2025-09-18 09:48:56

金秋时节,定边县堆子梁镇营盘梁村的农户们正体验着“指尖种地、智慧管田”的现代化种植方式。依托一部手机、一个数字平台,实时查看长势、接收农事提醒、智能调控水肥,已成为当地玉米种植新常态。如今,依托“五良协同”体系,我县持续推进玉米生产向精准化转型,在节本增效的同时,更为规模化提升单产、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定边路径”。

在堆子梁镇营盘梁村的玉米示范基地,玉米秆挺拔整齐,穗大粒饱。种植大户高海宽点开手机上的智慧农业平台,一张清晰的田间地图呈现眼前,每个试验区的土壤湿度、苗情长势、温度变化一目了然。

 堆子梁镇营盘种植大户高海宽:“过去种地是凭着老经验,总以为施肥多、水灌多产量就高,现在是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灌水,施多少肥,灌多少水,后台一直给我提供消息,我照做就行了,照做以后产量反而都上去了,比我以往增产20%多,甚至达到30%。”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一套被称为“智慧大脑”的玉米精准管理DAP系统在发挥作用。田间地头,物联网设备如同敏锐的感官,24小时不间断地捕捉着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墒情的变化,并实时回传至数字平台,实现全程精准管控。

 深圳市丰农控股有限公司首席人才官钱永华:“物联网的设备传输的数据、人为采集的数据、实验室分析的数据,三个数据加起来进入模型,模型通过智能决策,输出一个可以精准作业的方案,提供给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再结合经验进行修正以后,输出一个可操作的决策方案,给前端的技术人员,这是智慧农业。”

正是凭借这样“数据驱动+农艺经验”的深度融合,我县的玉米生产实现了从“凭经验”到“靠数据”的跨越。2023年以来,该基地通过“良种筛选+增密减肥+智能水肥+气象预警+农情监测”一体化数智管理模式,不仅显著提高了单产,更实现了节水节肥、减药增效,走出了一条绿色智能的高产新路径。

 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钟子君:“去年我们玉米精准调控试验示范,最高产量达到了1384公斤,通过不断地探索尝试,探索出了适合定边种植的一些品种,通过智能化管控,精准调控,定边玉米在化肥减量、肥料利用率、农药使用上都有了明显减少。”

我县地处西北黄金玉米带核心区,光热充足,增产潜力突出。多年来,依托“耐密品种、增密种植、适时晚收、水肥精准调控”等关键技术,定边玉米连续创造百亩连片亩产超1200公斤,小面积亩产突破1400公斤,万亩片亩产超1000公斤等多项高产纪录。2024年,堆子梁镇更荣获陕西省“吨粮镇”称号,成为科技增粮的生动样板。

 陕西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薛吉全:“把传统的经验种植,以及单项技术的种植,变成一个真正的精准化种植,这是玉米的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真正地体现了新技术在玉米生产中很好的应用,种植户的效益产量水平和成本控制也得到了提高,为未来的玉米推进全程机械化和粮食安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