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县“粉条书记”刘改改:初心映红黄土地 粉香飘满幸福村来源: 榆林发布客户端

发布日期:2025-07-29 07:55:39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 :周海月 李东洁

在清涧县,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她从一孔窑洞起步,把不起眼的小粉条做成了富民强村的大产业;她带着上千农户蹚出增收路,让沉寂的乡村焕发新生;她身兼企业董事长与村支书双重职责,以实干诠释党员担当,用真情回馈桑梓。她就是清涧县上刘家川村党支部书记、清涧县红旗沟粉条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改改。

匠心筑梦 粉条串起致富链

1975年出生的刘改改,骨子里有着黄土儿女的坚韧。1997年,她不甘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从开小卖部、跑运输起步,开始积累创业资本。2008年,她瞄准家乡盛产马铃薯的优势,创办了红旗沟粉条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在一孔窑洞里开启了粉条创业路。

“做粉条,就得守得住初心,保得住品质。”这是刘改改总挂在嘴边的话。创业初期,她每天泡在作坊里,从淀粉筛选到漏粉、冷却,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为提升工艺,她多次赴外地考察学习,引进先进生产线;为打开市场,她带着样品跑遍周边市县,用品质和诚信赢得客户。如今,公司已发展成拥有两个厂区、5条生产线的现代化企业,产品涵盖传统粉条、粉丝、酸辣粉等多个品类,日产量从150公斤跃升至2万公斤,成为当地产业的“领头羊”。

近日,在红旗沟粉条加工有限责任公司酸辣粉包装车间,记者看到刘改改正一边查看包装细节,一边和工人反复叮嘱。“刘姐最懂我们女人的难处。”包装工曹鲜艳一边麻利地装箱,一边笑着说,“我在这干了5年,娃上学时来上班,放假了就能回家照看,一个月收入也不错,比出门打工踏实多了。”公司发展壮大的同时,刘改改始终心系乡亲。因此,公司不仅优先招用周边移民搬迁脱贫户,还提供免费食宿与技能培训,并针对包装女工顾家需求,创新推出灵活就业机制,让她们自主决定上下班时间,多劳多得。目前,公司长期雇用本地农民60人,季节性用工高峰期超500人次。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共产党员的信念时刻深植于心,刘改改以粉条加工为核心,逐渐编织起一条“企业+农户+物流”的产业链。在上游原料端,她和农户签订马铃薯种植购销合同,提供全程技术指导与订单保障,带动当地农户新增马铃薯种植面积5000多亩;下游销售端,和中国邮政、顺丰等快递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推动物流运输等配套产业协同发展。同时,依托自身成熟的销售渠道,她全力助销农户粉条等农产品3000多吨,带动1500多户增收,实现了企业与农户互利双赢。

扎根乡土 实干绘就振兴图景

放下车间的忙碌,刘改改又担起了村支书的职责。在上刘家川村苹果基地,她仔细察看果树长势,与果农倾心交流。双重身份让她既有企业家的市场敏锐,也有乡村带头人的深厚情怀。近年来,她带领村民成立3家公司、7个合作社,以“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对2600亩苹果基地进行标准化改造,并引入科学管理,让苹果成为“致富果”。在她的推动下,村里硬化了道路、修建了1000吨苹果冷库、6座垃圾台,还打造了滨河公园和老年活动中心。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幸福感持续攀升。“现在路灯亮到家门口,老年活动中心里天天有笑声,我们住得比县城还舒坦!”村民任文福语气里满是自豪。

谈笑间,刘改改翻开手机相册,和记者分享今年七一村里举办的主题联欢会。“我们自编自导自演了小品、快板、话剧......让党员群众一起参与。看到他们第一次化妆穿礼服的样子,特别难忘。”这样的温暖,早已融入她的日常。连续三年给考上大学的学生发奖学金,每年给孤寡老人送米面油,为孤儿送去棉衣和学习用品,为老党员过生日.....“改改就像自家闺女,心里总装着我们。”村民们的朴实话语,是对她最好的褒奖。

“希望让这片土地长出希望,让乡亲们的日子像粉条一样,柔韧绵长,越嚼越香。”如今,刘改改的蓝图越画越清晰:精进农产品加工链,升级粉条、杂粮包装和深加工,开发预制菜,扩大电商直播团队,让粉条香飘得更远;完善村内养老设施,持续整治人居环境,让大家住得更舒心。夕阳下,她站在苹果园边,望着远处的生产线,目光中满是期待。

从简陋作坊到现代工厂,从个人打拼到造福一方,刘改改用勤劳与智慧,在黄土高原上书写着最朴素的奋斗诗篇,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她先后荣获“陕西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巾帼建功标兵”“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如今,这位从黄土地飞出来的“领头雁”,正带领乡亲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那坚韧的芬芳里,升腾着一个乡村与一位企业家共同托举的梦想。